城關街道:“七部曲”譜寫社區治理新篇章
大市場社區容新小區由于建成年代較早,配套設施不完善、服務設施不健全,加之處于“失養失修失管”狀態,小區雜草叢生、房屋漏水嚴重、環境衛生臟亂差,嚴重制約小區的發展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。
今年以來,城關街道大市場社區圍繞“強化黨建引領提升三無小區治理水平”目標,積極探索出“成立組織、建章立制、一事一議、事務公開、情法相融、多元參與、同心筑夢”的容新小區治理“七部曲”,有效破解了“三無小區”治理難題。
成立組織,吹響治理“主題曲”
在大市場社區黨組織的指導下,小區黨支部牽頭,挖掘小區黨員、小區能人,通過表決的方式選舉成立了容新小區居民議事會,小區黨員亮身份、作表率,帶領居民加入到議事會議中來,收集民意、建言獻策、發揮專長、事后監督,主動參與小區治理。2020年3月,小區居民議事會共組織居民選舉出2名樓棟長,8名單元長,并設立民情傾聽室,共同商議解決小區難題,極大地調動了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積極性。
建章立制,彈響治理“前奏曲”
容新小區居民議事會堅持“定制度就是搞服務”的理念,組織居民共同商討制定了《容新小區一約四制度》(即居民公約,費用收支制度、車輛管理制度、環境衛生制度、門衛管理制度)。通過建章立制改變了長期以來小區居民的陳規陋習,推進了小區移風易俗,促進了居民精神文明建設,也對居民的文明行為進行了約定,明確費用收支的流程和小區自治管理的范圍等,積極指導自治組織對小區的自治管理。
一事一議,奏響治理“活力曲”
容新小區居民議事會通過收集居民急需解決的迫切事、急難事、重大事,通過居民議事會“一事一議”的方式,以設立“民情傾聽室”“小板凳議事會”等形式組織居民坐下來協商,引導居民參與小區治理。兩年來小區共“議”出治理項目60項,籌集資金40000余元,安裝電動門、劃撥停車位12個、改造鍋爐房等,有效解決了小區樓頂漏水、監控系統缺失、門口垃圾亂堆等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。
事務公開,鳴響治理“公正曲”
小區治理好與壞,陽光透明是關鍵。容新小區居民議事會通過事務公開來保障居民的知情權。小區的各項事務都會公示,公示內容不僅在公示欄張貼,還會同步更新至業主群,業主便可查看小區所有事務的賬務收支明細和服務痕跡,讓居民群眾把關小區管理中是否存在不合規處,也能快速定位問題所在,全面參與監督管理,讓小區自治管理更好推進,徹底解決了群眾最關心的問題。
情法相融,韻響治理“和諧曲”
在老舊小區改造中,涉及小區居民范圍較廣,居民因占用公共場地阻礙施工、投訴施工不符合要求、更換水表引發口角等矛盾沖突問題層出不窮。為此,居民議事會組織黨員、志愿者成立了矛盾調解志愿服務隊,挨家挨戶做好宣傳工作,為居民擺事實、講政策。截至目前,共調解居民糾紛30起,解決小區治理改造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15起,制止小區居民不文明行為9起。
多元參與,同響治理“合唱曲”
容新小區居民議事會以服務居民為發力點,依托包聯單位、小區黨員、樓棟長、單元長、居民代表和志愿者等,凝聚小區治理的多元參與合力。2020年,小區緊抓老舊小區改造政策,在轄區共建單位住建局、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的支持下,申報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截至目前按照改造內容更換上下水管道440.4m,粉刷樓面外墻體414㎡,處理樓頂屋面1440㎡,改造室內暖氣管道400m,增設樓道路燈48盞,新建綠地200㎡,重新規劃停車位21個、電動車棚30㎡,硬化路面347.7㎡,安裝門禁系統、攝像頭,打造黨支部活動陣地、居民議事廳32㎡等。小區樓棟長、單元長、黨員志愿者也帶領居民積極參與小區治理,開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,目前,共開展精神文化“微活動”12次、居住環境“微整治”8次,幫扶助困“微服務”12次。
同心筑夢,歌響治理“幸福曲”
如今的容新小區,成立了居民議事會,居民有了自治組織,從“三無小區”蝶變為“五有小區”,居民家中的件件操心事、煩心事、揪心事,也慢慢有人理、理得好,小區逐漸走上了規范化管理軌道,小區的環境衛生、綜治平安、基礎設施等治理情況也大為改善,全面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。同時這也是小區居民議事會以黨建引領推進“三無小區”治理機制創新的縮影。